Search


在瑞士,不分老少都愛巧克力。路上,我常見男性拆包嗑。家中,更是一定要囤積的民生必需品。一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在瑞士,不分老少都愛巧克力。路上,我常見男性拆包嗑。家中,更是一定要囤積的民生必需品。一年三節,什麼活動都要有巧克力才算完整。的確,依據Chocosuisse官方資料,2014年瑞士人均巧克力消耗量11,7公斤,在世界甜食鬼榜名列前茅。

小國巧克品牌百家爭鳴,還講究地緣關係。例如:Alprose的地盤在提契諾州,法語區常見Camille Bloch、Villars、Cailler和雀巢,蘇黎世地區則以瑞士蓮(Lindt & Sprüngli AG)為代表。Frey做為Migros連鎖超市唯一販售的品牌,全國都買得到,硬是成為瑞士市場的龍頭。

瑞士不產可可豆,也不是巧克力發明國,卻以多次的生產革新,將優質巧克力帶給全世界。例如:1819年Cailler建造世界第一條半自動生產線。1857年雀巢公司始祖-Henri Nestlé發明麥乳精,Daniel Peter進而創造牛奶巧克力。1879年,魯道夫.蓮(Rodolphe Lindt)製作首塊入口即化的巧克力。

阿爾卑斯山國的巧克力產業研發不斷。Barry Callebaute發明耐熱多4度,38度才會融化的巧克力。口味也推陳出新,例如: 芥末、栗子、百香果,瑞士蓮更推出肥死你系列: 草莓起司蛋糕、焦糖布朗尼等。當然,造型還要求新求變。最近,市場出現逼真度100%的工具巧克力。我媽看了,怎麼說服她都不相信那是巧克力。琉森巧克力商Bachmann更搭上「格雷的50道陰影」順風車推出「#復活節的50道陰影」,大開復活節兔玩笑哩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gwenasuisse
蘇黎世上班族, 歐研所畢,熟英法德文,著有《瑞士不簡單》、《瑞士不一樣》和《社畜也可以很優雅》。
View all posts